创建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孝昌
澴川大地、山水揽翠,孟宗故里、林海绿城。大悟山群峰耸翠,赏阅重峦叠嶂之壮;观音湖清澈潺潺,品味碧波千顷之美。这里是66万澴川儿女的“梦里花园”——湖北孝昌。
孟宗故里绿意浓
孝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
孝昌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于1993年6月建县,国土面积1217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汉都市圈外延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孝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绿色崛起、山区强县”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孝昌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县”“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县”“绿满荆楚先进县”“全省旅游强县”等荣誉。
--坚持高位推进。成立省级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组建四个攻坚专班,全面推行林长制,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创建质效持续提升。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山水林田,持续拓展绿地空间,一幅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绿色画卷徐徐展现。
--造林植绿。防护林、景观林、经济林“三林共建”。
全力实施绿满孝昌、精准灭荒、全域绿化和国土绿化扩面提质四大行动,4年来完成林地修复及造林9.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81%。俯瞰澴川大地,郁郁苍苍百余里、满目葱茏入画来的壮美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城区增绿。公园绿化、街道绿化、园区绿化“三位一体”。
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打造“孝昌绿色客厅”,投资6.3亿元,新建七里湖滨河公园;投资2.6亿元,建设千亩凤凰山森林公园,建成综合性公园4个,新建社区公园2个、专类公园6个、游园19个、城市林荫道路14条。漫步城区街巷,绿廊纵横、公园点缀、林水相依,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镇村补绿。集镇绿化、村庄绿化、四旁绿化“三举并进”。
实施集镇片林工程,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打造周巷园艺小镇、丰山林果小镇、邹岗康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发动群众参与“四旁”绿化,建成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绿色示范村、森林村庄等142个。“芳华四季景、绿树村边合”成为孝昌和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廊道添绿。护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三网合一”。
坚持乔、灌、草相间,林长制、路长制、河湖长制一体,建成全国最美农村路观双线、全国“幸福生活小康路”小观线,十里苗木长廊一线串十珠、观湖路一线通六村、王杨线一线连十园,实现“百里碧道”城景通、村村通、景景通。
(城市建成绿化覆盖率35.08%,人均公园绿地12.8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31.28%以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100%;道路绿化率95.81%,水岸绿化率86.9%,农田林网控制率85.54%。)
积极探索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新路径,共建美好环境、共享幸福生活。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苗木、林果、茶叶等产业,全县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11家,实现林业总产值17.9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800元,特色林产品成为资源增量、产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新亮点,形成创森与创富双赢的良好格局。
(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处,5000亩以上林业基地4个、1000亩以上林业基地13个。)
--生态旅游三色争辉。结合山水景观、古村落和林产业,统筹“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推进林旅融合发展,建成韵鹤、公牧山、大唐等林业生态园31个,打造多条山水乡愁线、田园观光线、红色缅怀线,孝昌入围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全县共发展绿色农庄民宿280余家,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
--生态文化人林相融。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组织全民义务植树、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5%,“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全民共享。坚持创建为民、共建共享,县域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不出城郭、可获山水之怡,身居都市、自得林幽之乐,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绿色发展的发力点,共同富裕的“绿色”底色持续擦亮。
(城区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9.4%;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km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达79.4%;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0.77km)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当前,孝昌正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一个“依山、傍水、映绿、宜居”的森林之城正在铸就,必将为全省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孝感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孝昌推进绿色崛起、建设山区强县,提供重要生态支撑,谱写新的篇章。
记者:左琦 余虹 丁腾 王芷
编辑:李梦婷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