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
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
知青点老房子斑驳的墙面上
知青形象依然鲜活
老黑板、大字报……
一砖一瓦,皆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青山村独具特色的文化墙绘。
青山村独具特色的文化墙绘。上世纪70年代,武汉市六机部80余名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到现周巷镇青山村,选址青年四队(现知青点),与农户共同盖起14栋红砖青瓦房,在此生活学习,奉献青春,度过了充实的几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知青点早已摘掉穷帽,迈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知青老房子被当地小心保留,历经近半个世纪风雨屹立不倒,涵养着知青精神。
青山村如今新貌。匡文杰摄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东风又来,知青老房子将被改造,焕发新的生命力,知青点也将朝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怡人、生态山清水秀的新目标迈进。
01屋场共谋
群众的事自己说了算
9月28日下午
知青点老房子旁
几十只小木椅和长板凳摆满院场
现场座无虚席
县政府和县政协的领导专程带领县顺和投资公司、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文旅、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到知青点,与镇村干部、设计、施工单位代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促膝而谈,共同讨论完善知青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规划设计方案。
在知青点召开的共同缔造议事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
村民热情高涨
踊跃出谋划策
“我们这里茶园多,希望把湾里那口塘清清淤,做好喷灌系统。另外,建议像别的村湾那样在塘边修上环形步道,美观又实用。”老茶农刘汉民抢先发言。
“咱们这儿知青文化底子深,搞改造不能丢了这个特色,材料我们可以自己出。”村民刘楚平从事过艺术墙绘,他提出,按照统一风格改造民房外墙,修旧如旧,保留乡土文化特色。
“共同缔造面子里子都得要,外环道路刷黑了,湾内路面也应该一并改造。”“电线太乱了,要整一整。”“好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建议开展卫生和人居环境评比。”……现场气氛热烈,“金点子”层出不穷。
“好,好,共同缔造,就是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频频点头,边听边记,逐一回应群众诉求,承诺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史文化挖掘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
村民提出的10条建议
被纳入青山村
共同缔造项目建设清单
共同缔造活动启动以来,青山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画好“同心圆”。县、镇、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设计和施工单位与村民打成一片,召开了10余场屋场院子会,选试点、定项目、拿方案,都由群众说了算。
02拆违除旧
给建设“让路”
红砖为基,青瓦或浮石为台,砖瓦、木檩条做造型,坛坛罐罐作点缀……10月9日,知青点入湾口花坛边,新砌的围栏古朴别致。不远处,几位村民正在给绿化带添置同款围栏。
知青点入湾口。
“浮石是就地取材,砖、瓦、檩条是村民拆旧后捐出来的,坛子罐子也是村民家里的旧物。”青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学高介绍道,知青点是中心湾,位置好、规模适中、群众基础好,且较好地保留了知青老房子,被确定为青山村4个试点湾组中的先行试点,打造知青民宿、知青文化体验等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
试点建设主体工程包括建知青民宿、知青文化馆、知青食堂、景观塘,搞绿化园建、道路改造等。
知青民宿、知青文化馆街区改造效果图。
青山村知青点共同缔造试点总体规划图。
改造的“硬骨头”
是拆除9户村民的违建和闲置房
关键时候,还得靠“明白人”带头。在青山村共同缔造第二次屋场院子会上,村委会组织村民选举老党员、老模范、热心村民成立了知青点共同缔造理事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群众工作,带头参与“共同缔造”。
按照规划,会长刘理华家隔壁要打造知青民宿样板间,他家院子前面的鸡舍、猪圈要拆掉。
“拆!我家先拆,给建设让路。”尽管老伴满眼不舍,刘理华却果断当众表态。
“拆旧房换新貌,以后湾里更美,自己住得也舒心,旅游发展起来了还能就近打工增收、卖特产。”理事会成员李汉民在拆除自家闲置房的同时,一遍遍劝说村民。
青山村改造现场。
除了带头拆,理事会还组建5人志愿服务队,帮助活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清理、搬运、重置物品,积极肯定配合工作的农户。
一户,两户,三户……有了“明白人”带头,村民纷纷无偿拆除闲置房,拆下来的砖瓦、木料也都相继拿出来用于房前屋后小花园改造。
03干群齐心
共建美好家园
10月22日早上6点,袁友梅就在厨房忙活开了。和面、调馅、擀皮……她动作麻利,赶在项目部早会散会前煮好了10余人份的饺子。
袁友梅为指挥部人员做饭。
青山村共同缔造试点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村企共建”“622”模式建设运营,承建方是孝昌县梦里花园联合社。联合社在袁友梅家的院子里设立了青山村共同缔造工作指挥部,与村民同吃同住,挂图作战。
“他们每天从6点多忙到半夜才休息。”见大伙每天很辛苦却只吃简单的盒饭,袁友梅决定自出食材免费为大家做热乎饭,参与施工的老伴和儿子热烈拥护。
“瘦肉面、腊肉豆丝、猪肉饺子,还有阿姨自己腌的小咸菜,暖胃又舒心。”半个多月来,袁友梅坚持每天早起为指挥部人员做饭,大家干劲十足。
早上7点刚过
湾里各处已被工人搅热
房前屋后空地上,工人正将规整好的电线电缆并入已铺设的管道。吴学高介绍,村民提出整治“蜘蛛网”的建议后,镇村认真研究,决定实施“五线入地”工程,将电力、电信、移动等五部门的电缆电线统一埋入地下,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村湾“颜值”,得到电力等部门支持。
外立面改造现场
工人正将就地取材的
黄泥巴涂上民居外墙
“这样能很好地复原过去房屋外貌,还环保省钱。”吴学高笑着解释,外立面改造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统一进行,即施工队负责施工,农户按比例出资、投工投劳,先建后补,所有涉及改造的农户都签了协议。
“政府重视我们老百姓,搞共同缔造是为湾里发展得更好,我们肯定要支持!”正在参与施工的刘显明大声道。
“项目的推进多亏了村民大力支持。”吴学高说,试点项目开工以来,湾里有空闲的劳动力几乎都参与进来。理事会成员刘理华、李汉民等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无偿参与各项施工作业,刘理华还为施工队提供饮用水,大部分村民按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参与施工。
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改造中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县委书记带头组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5个工作专班,负责共同缔造试点各项日常工作。专班派专人驻守知青点,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如今,各项建设紧锣密鼓推进,湾里一天一个样。“建好只是起点,管好才能长远。”吴学高说,村里正着手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知青点将成立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贤理事会等5个理事会,把全湾村民纳入自治组织,激发人人参与“共同缔造”热情。
记者:王悦 高玉峰
通讯员:周梦银 于乘浩
图片:匡文杰
编辑:胡可
终审:罗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