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交站相遇
不戴口罩被“秒传”
国庆期间,深圳一名市民前往内蒙古旅游,返深后于10月9日确诊,此为病例A。
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福田区的路边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
10月10日,病例B确诊。
截至10月11日病例A引发的后续关联感染个案已超过20例。
02
我刚吐了一口痰
你刚好路过
深圳市福田区某生活超市门口,确诊病例A路过时,向旁边的垃圾桶吐了口痰。
一分钟后,病例B和两名好友来到该超市买菜,并在距离垃圾桶一米左右的位置,徘徊了大概一分钟。身着白衣的病例B虽然戴了口罩,但整个鼻子都裸露在外。
病例A确诊两天后,病例B也确认感染。
福田区疾控中心流调发现,两人属于同一传播链。
流调员严格指出,病例A吐痰的行为形成了气溶胶传播风险。“病例B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03
地铁口:2人“隔空感染”
深圳市福田区某地铁站出入口旁人行通道上,病例张某未正确戴口罩,一名路人同样未正确戴口罩,二人相隔一两米距离,发生交叉感染。
04
行人道上“一传多”
深圳市福田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
05
公园里
没戴口罩的大叔“闯了祸”
深圳市福田区某公园中,病例彭某某未正确戴口罩,一名路人走过,由于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
06
在小区当面“唠个嗑”
造成“一传多”
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区,病例吴某某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
来源:恩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