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作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试点村,坚持以党建引领,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多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尽力、成效共享的生动局面。
让我们一起
走进周巷镇青年村的知青点
今年,孝昌县周巷镇将知青点确定为共同缔造的示范点,规划建设“知青文化民宿村”,打造集劳作体验、餐饮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打卡地。
»»»
走进青山村知青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
的农村风貌扑面而来
时光似乎发生了穿越
清一色的一层瓦房,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独具特色的文化墙绘,墙壁上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八个大字,简明扼要地点名了知青点的主题。
“以前知青点是武汉六机部的知识青年在七十年代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所以起名叫知青点。我们以前知青点有食堂,他们下放,那个年代都是比较红火,比较热闹。”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村民刘彬说。
今年76岁高龄的刘从亮老人就是知青点上本乡本土的村民,他曾经与那帮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称兄道弟,一起劳作生活,一起热血沸腾。
为铭记“知青下乡”那段历史,周巷镇把知青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深挖知青文化,打造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观赏与宜居相统一的示范点。
»»»
有了想法
如何规划编制?村民又是否赞同?
村“两委”干部
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群众意愿
村民不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漂亮的乡村美景,让村民代表触动很大。
“我们一看,这还蛮好呢,心里一下子就放心了。我们也想把村子打造成景区。”刘理华说。
“我们都是全力地配合,像我们家的地,村里决定建停车场的时候,我们都是二话不说,不需要做工作,我们都非常主动。湾里建设好了以后,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适。”刘彬说。
“回来以后,我们组织群众开了四次屋场院子会,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群众自觉地投工投劳,拆除老旧危房9处,群众非常拥护。”张国勇说。
»»»
观念一变干劲添
撸起袖子加油干
村民争先恐后参与共建
为了符合村庄规划布局,与景区更相融,刘幼明忍痛拆了自家挡住主路的院子,刘理华果断扒了家门口的厨房和菜园,刘彬主动让出了自家的一亩地来建停车场,76岁的刘从亮老人也毫不犹豫地将自家的房子让出来做知青民宿。
“房子没用我的,但是我积极参与,积极劳动。”刘理国说。
● 知青点规划图
“设计团队经常和大家一起探讨知青文化,讨论如何打造知名度。有时候,我也会提供自己的想法,以供他们参考。”村民刘幼明说。
村民们热情高涨,干部们也干劲十足。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知青点召开的共同缔造议事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

“村里对我们群众的意愿非常重视,使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们要积极配合。”刘幼明说。
“现在看到大家都非常齐心协力地建设好美丽的家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打造房前屋后的卫生,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这个共同缔造的点打造好,建设好,让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张国勇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