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孝昌县花西乡,田里稻穗金灿灿,一派丰收光景。稻田边上的塘堰里,仍蓄积了不少水。
“往年这些塘早就没水了。”8月30日,孝昌县花西乡利民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华照常巡查村里的当家塘。面对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稻田里仍有水灌溉,塘里的水还有一两米深,这是张文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花西乡种植水稻6万多亩,被称为孝昌的“西部粮仓”,但也是有名的“旱包子”,十年九旱。全乡大大小小上千口堰塘,由于年久失修,储水能力差,天一旱农田就“喊渴”。张文华回忆,遇到干旱年,只能眼巴巴等着徐家河水库放水,一等就是十天半个月。
“旱怕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依靠自己。”花西乡水务站站长季剑军说。近年来,该乡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撂荒地整治,整合扶贫、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不断完善田间渠系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确保全乡塘满堰满。
首先提升塘堰蓄水、保水能力。花西乡陆续对600多口堰塘进行扩挖、清淤、加固,新增蓄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截至目前,全乡蓄水量2000立方米以上的堰塘就有1380口,用水难题基本得到解决。
每口当家堰塘边,也都新建了装机容量为22千瓦的泵站,方便提水蓄水。
不止修缮堰塘还串起了堰塘通过兴建沟渠将塘堰和塘堰连接起来形成长藤结瓜之势在全乡范围内合理调度水资源当一些塘堰里的水快用完时就通过泵站、沟渠引水弥补不足
“不断对塘堰、沟渠、泵站进行养护,才能把抗旱工作的主动权抓在手里。”季剑军介绍。3月初,花西乡就对各处泵站进行检修,更换提水设备。同时针对重点地域有序开展河道疏浚、坡面加固、增设水管、清淤除杂等工程。
近年来,孝昌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撂荒地整治,配套进行水利设施建设,清淤坑塘2066口,蓄水量达到750万方,让农田得到网格化水域保障。与花西乡一样,季店、白沙等旱包子乡镇目前也都改变了无水抗旱的情况。
记者:湖北日报
记者:刘宇 李健初 高玉峰 王虹
编辑:李莎莎
责编:汪海莲
终审:陈腊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