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孝昌小悟乡田堂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溪水缓缓流淌,笑脸幸福温馨……一幅幅产业欣欣向荣、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扑面而来。
孝感市政府办公室驻田堂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接力帮扶一线,深入实施三项行动,结合村情、民意,与村民一起共建鸟语花香新田堂。“村里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工作;村里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工作队队长李远新说。
共谋振兴之策
“和美乡村”如何建,群众最有发言权。
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奋斗目标、实施路径是什么?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乡村“院子会”,与群众深入交流想法,提建议。
“村里新兴产业不能丢,蜂糖李基地要加大管护力度,争取早日产生效益。”
“把村边岗地整出来,再根据村里的规划,栽种果树或苗木,不仅美化景观,还能增加收入。”
“把村里古树、古物件看管好,让大家记住乡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建议,探讨如何建设“和美乡村”。
“院子会”是田堂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载体之一。通过不同层次、场合的“院子会”,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真诚地听取各方面意见,面对面宣传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政策,收集群众“金点子”。通过“院子会”,邻里关系更和谐,干群关系更密切,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
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共同努力下,田堂村乡村振兴工作规划第一时间出台,结合田堂村实际发展情况,拟定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村庄环境、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项目清单,明确“以乡村旅游为长线、特色种植养殖为短线”的产业定位,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更加清晰。
共治乡风文明
有了“景色之美”,如何实现“人文之美”?
为实现田堂村景美人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多次召开“院子会”,推选德高望重、大公无私、乐于参加村集体事务的群众代表组建村民理事会,引导广大村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共同商定、共同遵守。
以往,村民对于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无人居住的老旧宅基地,管理不够,乱堆乱放,杂草丛生,既不美观,还容易召蛇虫。如何规范治理,群众提了很多建议和想法。
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理事会商议,对标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基本要求,贯彻县乡环境整治“小三园”建设规范,清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共创美丽田堂。而今,走在村湾小路上,放眼望去,门前屋后,甚至废弃多年的宅基地都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发挥群众智慧,有针对性地制定村规民约。以前,村民逢红白喜事,攀比成风,放鞭不断。既增加群众负担,更带来安全隐患。关于禁鞭,群众呼声很高,但以往禁鞭倡议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驻村工作队响应群众呼声,吸纳不同意见,因势利导,逢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工作队就会同村干部上门宣传政策,提示安全要求,倡导乡风文明。现在,村民理事会负责监督,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负责宣传引导,村民自觉遵守。
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依托村民理事会,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环保小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共富产业之路
有了特色产业,如何持续“造血”?
通过前期脱贫攻坚,田堂村有一定产业基础。根据田堂村乡村振兴工作规划,驻村工作队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引导走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两条路,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值收益。
“引导养牛户、养鸡户科学养殖,稳定养殖规模,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李远新介绍,已与镇畜牧站对接,由畜牧专家指导疫苗接种、疾病预防。在销售渠道上,与小悟乡胜利村养鸡大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肉鸡和鸡蛋。
驻村工作队引导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拓展销售渠道,推进“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蜂糖李基地,村民忙着修剪枝丫。基地负责人介绍,正依托山东、重庆、贵州等地资源,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李远新表示,“蜂糖李今年试种成功,下一步,将帮助基地扩大规模。”
田堂村依托120亩茶园、400亩油茶园、450亩苗木花卉、80亩果蔬采摘园,成立2家生态种养合作社、1家度假农庄、1家福丰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引导发展民俗休闲旅游。谈及田堂村下一步的发展,驻村工作队已有了清晰的方向:“围绕创业增收、群众致富、村风文明、旅游强村的目标,把田堂村打造成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旅游名村。”
来源:湖北日报
通讯员:肖青松
编辑:李文莉
终审:汪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