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间绿色乔木错落有致,城市大小公园被植被覆盖……行走在孝昌城区,仿佛置身“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依”的美丽画卷中,神清气爽,幸福怡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让这里的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孝昌发生的变化。
持续增绿 处处可游园
炎热的夏季,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汇通大道与洪力路交叉口多了个洪力小游园。每天傍晚,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散步、纳凉。微风习习、花香阵阵,令人心情舒畅。洪力小游园占地面积约7.5亩,栽植苗木400余棵,色带285平方米,草皮2205平方米,堆砌假山70.03余吨,自然黄石驳岸262.79立方米。整个游园处处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住在附近小区的市民张大姐每天都会到这里的小湖边沿着步道走走,活动一下筋骨。张大姐告诉记者,洪力小游园绿化设计好、绿树多,晚上来这里散散步很舒心。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孝昌大力建设城市公园、小游园,增加城市森林绿地面积,真正将绿色植在居民身边。2021年启动实施七里湖公园建设,2022计划投资近2亿元,建设孟宗公园、凤凰山公园,项目建成后城区可新增绿地1000余亩。
多点多线 生态面貌改善大
不少市民出行时发现,驾车沿107国道城区南段行驶,好心情瞬间被道路两旁种植的观赏树“点燃”。2022年,孝昌投资1500万元对107国道绿化实行了提档升级。
“我觉得孝昌变化挺大的,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往返孝感和孝昌,以前107国道路两边种的都是常见的普通树 ,现在出门见绿,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城乡生态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市民晏先生说。
记者从孝昌林业部门了解到,孝昌以城区为核心,以澴河两岸为主线轴,以交通主干道和重要水系为骨架,构建“1城14镇219村(社区)”“一环二带二廊五段”和“多线多点”的县域森林生态建设总体格局。全县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1.25亿元,带动全社会投入6.2亿元,扎实开展了绿满孝昌、精准灭荒、全域绿化等行动,精准实施了城区增绿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湖岸线绿化等工程,完成精准灭荒造林1.3万亩,绿化通道建设,510公里,河湖岸线绿化250公里,村庄新增绿化面积2100亩,城区集镇新增绿地面积2436亩。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国家森林乡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全省绿色示范村117个,全省森林城镇3个,全省森林村庄3个,省级美丽乡村17个。各项创建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稳步推进,城市森林网络、森林经济、森林文化等多项综合指标达到或接近省级标准,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生态效应初显。
统筹推进 凝心聚力共创建
“这条路现在真漂亮!你看,这棵树的叶子是金黄色的,那棵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日前,在孝昌县王店镇王小线路段,市民王女士指着道路两旁的树木,兴致勃勃地教小孙子认识树叶的颜色,王小线两旁种植的黄金槐等景观树种。
2018年12月,孝昌县向省林业局呈送了《申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请示》,正式启动森林城市创建行动。为保障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孝昌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创森工作指挥部,设立了“创森”工作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各乡镇相应成立了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大力推进道路沟渠、房前屋后、农户庭院绿化等工作,持续开展庭院景观评选、盆景造型评比、一村一景摄影大赛等活动,全力营造“村在树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乡村。以周巷镇十里长廊一线串十珠、观湖路一线通六村、王杨线一线连十园为创建示范带,相继建成大唐、韵鹤、东鼎等生态休闲观光园30多处,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带、生态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全县共有27个村带动8万多农民致富增收。与“三项行动”相结合。以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城镇绿化、村庄绿化、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三年集镇、村庄绿化植树80万株,完成造林绿化3.8万亩,森林培育5万亩,建设苗木花卉基地2.6万亩,油茶示范基地1.5万亩。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关停23家碎石厂,实行全域河砂禁采。对标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大力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突出“三河六岸”和城区主干道出入口等重点,着力推进七里湖综合治理,建成官塘湖公园、孟宗公园、澴河公园和博士湾森林公园,让市民出门能见绿、放眼可观景、四季能赏花,积极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澴水生态城市新画卷。目前,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4.4%,绿地率29.2%。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回归创业工程,引进中交和美、绿托邦、绿源、昌林农业、管氏茶叶、晨雨农特、诺克特药业等15家企业投资近3亿元,新建林业产业基地3万亩。
记者:吴荣 通讯员:陈立凡
摄影:韩绍
编辑:胡可
终审:陈腊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