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无小事,贴心服务暖人心。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孝昌县周巷镇李集村工作队牢固树立“驻村为民”的理念,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百姓农家,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沁润着全体村民的心田。
在湖北新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苗木种植基地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李集村工作队队长周宇与队员李本国、徐贤春正在跟基地负责人探讨苗木提档升级后的销售情况。该基地2016年在村里流转了15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苗木,然而由于土质原因和传统种植,苗木的长势和销路都不太理想。工作队驻村后主动对接,以中南局承接的“擦亮小城镇”项目为契机,积极推介和销售苗木,同时帮助基地对现有苗木进行提档升级。
“通过我们中南冶金承接的‘擦亮小城镇’的一个项目,进行了销售帮扶,我们帮助他们销售红叶石楠、大叶黄杨,还有一些传统苗木花卉。再通过另外的渠道,提档升级,更新换代,引进国槐、丝棉木等,预计嫁接以后,能产生几十万的收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李集村工作队队长周宇说。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引进了黄金槐、楸树、丝棉木等几个品种。近几年,黄金槐的销量比较好,准备明年开年之后,嫁接黄金槐。工作队来了之后,帮我们销售了很多苗木,帮扶力度很大。”湖北新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敦辉说。
家住李小湾三组的李志高,家中有三个孩子,小儿子李红俊患有智力障碍,老两口体弱多病,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工作队得知后,经常到他们家里看望慰问老两口,为他们申请了相关的政策和公益性岗位。
“工作队经常来看望我们,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对我们很照顾。”周巷镇李集村村民李志高的妻子彭和钗说。
今年57岁的汤云贵自家种有20余亩田地,在看到村里有闲置的田块后,就萌生了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的想法,工作队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帮助他协调土地,争取资金,鼓励他发展种植。
“村里、工作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流转了土地,帮忙筹措资金、买肥料,经常打电话关心我。”周巷镇李集村村民汤云贵说。
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汤云贵从去年的20余亩,扩大到现在的120亩,不仅使得自己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同时也解决了村里撂荒地的问题。
“有了村里和工作队的鼓励,我越干越有劲,明年种植面积要达到200亩以上。”周巷镇李集村村民汤云贵说。
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在村里一些重点路段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部分村民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现在的路修的很好,铺了沥青,大家都很高兴。”周巷镇李集村村民李小翠说。
“路灯修好了,大家晚上行走也方便了,对村民很有帮助。”周巷镇李集村村民李咏梅说。
驻村工作队从去年7月份驻村以来,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通过就业帮扶,帮助村民稳岗就业;通过产业帮扶,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通过消费助农,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缓解农村生活压力;通过资金帮扶,筹措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通过环境卫生治理,努力整治和改善驻点村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及任务,赢得了群众和村“两委”的一致好评。
“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摸清了村里的大致情况,经常到村里的重点户家里嘘寒问暖,听取大家的困难,然后回来和村支部、村委会商量,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基础设施这一块,给了村里几十万的帮扶,我们通过村‘两委’商量,入户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多年来村民出行的问题解决了,安装了100盏路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周巷镇李集村党总支书记李泽甫说。
驻村为民,一生无悔。驻村工作永远在路上,任重道远;服务群众,永远没有终点,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对于今后的驻村工作,周宇、李本国、徐贤春将结合驻村职责,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自己的人生。
“在产业帮扶方面,我将以‘擦亮小城镇’为引导,帮助李集村苗农、农户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增加村民的收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李集村工作队队员李本国说。
“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我要抓好李集村李小湾、龚新湾、汤家湾人居卫生常态化,建立常态化机制,鼓励村湾四有人士参与到村湾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以此来改变村湾的村容村貌,打造屋前院后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美丽村湾。”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李集村工作队队员徐贤春说。
“我们将加强政策及业务学习,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帮扶措施,在县、镇两级党委的领导下,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为李集村的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驻李集村工作队队长周宇说。
记者:康洪洲 王虹
编辑:汪启扬 王虹 丁珂 胡可
责编:汪海莲 罗薇
终审:李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