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烽火连天的抗日根据地,如今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孝昌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将革命遗址、绿色产业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探索出一条“红绿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去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51亿元,带动15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青砖黛瓦的项庙村,曾是抗战时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所在地。80多年前,被誉为“背包大学”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十分校在此办学。如今,修缮一新的抗大十分校陈列馆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孝昌县政协文史顾问叶云生介绍,抗大十分校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培养了5000多名军政骨干,有力支撑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新四军五师先后作战1260余次,从最初160余人发展壮大为5万余人的正规部队,在大小悟山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红色记忆需要传承,乡村振兴更需通路。在孝昌,一条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红色记忆与绿色振兴的脉络。这条全国示范农村路辐射7个乡镇,不仅畅通了交通,更激活了沿线经济:高山绿茶、板栗、生态菌菇、小悟山珍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带动10余个亿元级产业腾飞,年产值高达60亿元。
孝昌花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阳思亮称,今年小悟板栗大丰收,合作社每天收购三万多斤,通过电商服务站发往全国的快递有3000多件,合作社和周边农户今年板栗收入翻了好几番。
在悟乡村土特产展销中心,工人熟练分拣、包装农副产品,将“小悟山珍”打造成区域特色名片;在七里冲村草莓大棚基地,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温湿度,力争实现“四季可采摘、全年有收入”;在项庙村,特色民宿与漫山板栗树相映成趣,“春赏花、秋摘果、四季品茶”的全时旅游体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在家门口挣钱,家里也顾得上,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块钱,心里很踏实。”孝昌县小悟乡七里冲村村民胡单说。
“我们坚持把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结合,通过打造‘小悟山珍’品牌、建设智慧农业基地、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实现了‘春赏花、秋摘果、四季品茶’的全时旅游体验。”孝昌县小悟乡党委宣传委员刘鸽子说。
为了让红色文旅更有吸引力,孝昌县还创新推出红廉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将抗大十分校旧址、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等红色景点与实景剧场、体验项目深度融合。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累计增长37.2%。
从抗战时期的“背包大学”到如今的“四好农村路”,从革命先烈的热血坚守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这片红色热土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王虹 邹圆圆 余虹
一审:刘金兮
二审:汪海莲
三审:李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