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协商
助力支点建设
政协委员在行动
从电商精英到桃林“军师”,从产业带头人到履职先锋,刘明以“一颗桃”为纽带,将荒山变为“花果山”,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政协担当。今天的政协委员风采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明:绿岗山上种鲜桃 政协委员的“桃”醉乡村振兴路》。
夏日微风轻拂,孝昌县邹岗镇紫云村的绿岗山桃园迎来一年中最甜蜜的时刻。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颗颗肉桃饱满圆润,散发着诱人桃香。果农们在车间内麻利地分拣、套袋、装箱,外地客商也精心挑选着优质血桃。
“孝昌的血桃,我们每年都会过来采购,因为这个桃子甜度高,重量在3.5两到6两之间,比一般的血桃个头大。我有社区团购、商超、水果店三个销售渠道,预计今天总出货量在5万斤左右。”武汉采购商简磊说。
“这里的桃子品种丰富,又好吃,我每年都会带家人朋友一起来采摘。”游客付婷玉说。
“回来种桃子之前我在深圳做电商,主要经营服装生意。有一年暑假,家乡寄过来一箱黄桃,口感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脆爽、香甜。我考察了这个桃子在深圳市场上的前景后,觉得这个产业大有可为。”孝昌县政协委员、湖北绿岗山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说。
刘明看到了家乡农特产的市场潜力,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便决心返乡种桃。七年时间里,他把荒山变果园,规模从360亩扩大到1500亩,年产量150万斤,从“楚甜一号”油桃到如今涵盖水蜜桃、血桃、黄桃等2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10个村1000多人就业。这里的桃子不仅“颜值”在线,还以水肥一体化栽培、宽行栽植等技术实现了品质跃升。今年,刘明通过品种改良与移栽,成功培育出市场热门品种——黑桃皇后。
“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我们将一个黑桃品种进行了改良,桃子成熟后果皮呈黑红色,果肉为黄色,糖度可达到20度以上,果重近半斤,上市周期长达20天,市场批发价8元左右,效益很可观。”刘明说。
当政协委员,就要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刘明通过“大户帮小户”的互助模式,帮扶种植户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当地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桃子品质显著提升,“桃经济”日益红火,成为了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刘总的带领下我也种了十几亩桃子,他平时教我们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施肥,忙的时候我还可以来这里帮忙摘桃子和套袋,每年可以赚个两三万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邹岗镇紫云村村民陈先念说。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荒地,杂草丛生,刘明考察以后决定征地发展桃产业。现在土地租金每年到期支付,不仅把闲置土地盘活了,一年四季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邹岗镇紫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浩说。
“刘明以科技赋能农业,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邹岗镇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邹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郑伟说。
当地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政协委员刘明的履职尽责密不可分。他积极投身一线协商和桃产业专题调研,推广机械化、省力化栽培模式及新品种研发,成功将桃子销售期从5月延长至11月。通过组建电商运营团队,拓展本地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年销售额高达1000万元。昔日荒草遍野的紫云村,如今已蜕变成为绿意盎然的千亩桃林,刘明以科技赋能育“桃”,用履职担当铺路,不仅让孝昌蜜桃“甜”进千家万户,更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耕耘出一片“甜蜜”未来。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坚持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发展方向,为周边的种植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帮助,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同时,为打造孝昌县桃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与社会化服务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刘明说。
记者:丁珂
通讯员:殷靖 周梦蝶
一审:王倩
二审:李文莉
三审:高玉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