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终成家
——三叔叶春阳印象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题记
2017年9月13日,我从“叶氏亲人微信群”中北川堂弟发的一则图文消息中得知,69岁的亲三叔叶春阳(书法作品专用名)已被汉口一所学校特聘为书法老师,试讲了一次书法课,好评如潮!
据了解,今年6月份,三叔因书法作品出色,已有两幅作品被武汉市硚口区书法协会选中参展,且被吸纳为会员。在鲜花掌声的背后,可谁能想象得到,三叔竟然是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老人啊?
据三妈介绍:因为关注书法,三叔深知研习书法可以排遣寂寞,淡泊名利,修身养性。他每天喜欢在家伏案挥毫,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满纸烟云,甚是得意;晚上,三叔去休闲广场的地上用自制的“拖把式笔”写“地书”, 一蹴而就,观者赞不绝口,或临习古人碑帖,或潜心书法创作。
他抱着一种悠闲的心态,在润墨行笔中逐渐安静下来,感受着书法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为自己颐养天年找到了一种最好的养生寄托方式。4年多来,三叔的书法涉猎楷、行、草、隶,遍临了王、颜、柳、欧、赵,尤其是柳公权的墨迹,光临摹的纸就有几十刀,每次写过的纸上都注明了日期,以便自己日后对比找出前后书法习作的得与失。
三叔对临习过的《兰亭序》及很多唐诗宋词都能十分流畅地背出来(对贴中很多不认识的字,勤奋执着的三叔定会主动向别人请教读音和字意,直到读准记牢为止),让人大为惊讶……夜阑人静,静静地于灯下观赏着三叔一幅幅优美的多种书体作品,一笔一画,一钩一描,皆书写得牵丝游动,血脉贯通。酷爱中国书法的我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其中该不知饱含了三叔多少的艰辛与汗水啊!
古人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精妙之处,只有领略过的人才能参悟!我想,勤奋的三叔理应深得其“味”!
不是吗?我每次与三叔或面谈,或在电话中谈到中国书法,他总是兴趣浓厚,引经据典,不乏真知灼见,确实叫人刮目相看!
2009年冬天,我在武汉协和医院因动了换心脏二尖瓣大手术后,受到居住在武汉三叔全家人的热情帮助与关爱,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感激!出院后,遵父母之命代表全家人登门致谢,有幸再次与三叔十分痛快地聊了很久,受益至深!当时,三叔拿出自己写的一篇人生总结,我对文中条分缕析的归纳真是佩服不已,尽管有不少错别字。
三叔名叫叶巨明,大号叶仁驹,性情开朗,幽默诙谐,处事得体,举重若轻,睿智机警,肚大身健,慈眉善目,笑起来就象一樽弥勒佛,有着不错的口碑!
我的老家在孝昌县白沙镇金杯村旧八叶榨湾,穷乡僻壤。祖父母忠实本份,勤俭务农,子女较多,家境贫寒,入不敷出。三叔很早就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
儿时,曾听善良厚道务实敬业的小学校长——生明二叔提起的一事,我心痛了好久,从中感悟到了很多值得让人珍视的人生财富!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天气异常寒冷,下着雨夹雪,年仅十三岁的三叔与大两岁的二叔一起步行去离家快四十里的刘店集贩酒,以便第二天到三十里外的肖港集卖,以解家中的衣食之苦。
两位叔叔清早就披挂上路,在贩挑酒返家时被一个水库堤坝缺口拦住去路了,当时已至下午五时许。途经的路缺口有点大,下面水流较急,挑空担可跃过。如绕道,可要弯圈多走七八里,当时天都快黑了。二叔说撂下担子走人,三叔坚决不同意,说当天如不把酒挑回家,第二天大年三十去卖什么,没钱全家人怎么过好年?
三叔先空手跳过大缺口,叫二叔双手握住扁担的一端,用另一端挂着酒坛子,举着递给对面的他。在举最后一个坛子时,可能是二叔手太酸举累了,坛子一不小心就掉到水里了,马上就被水冲出了几米远。
二叔一个劲地说那坛酒不要了,只见三叔牙一咬眼一瞪,连鞋裤没脱就一下子跳入水中。三叔从水中抱起坛子时,二叔还在埋怨三叔小心把人搞病了划不来。
三叔忙解释,如丢一坛子酒就亏大了,本来利润就不高。再说,两人就白吃了一天的亏。况且,一大家人还指望着赚的钱好过年哩!走着走着,三叔的的鞋裤都渐渐地被冻硬了,脚也不怎么听使唤,简直就是在麻木吃力地丈量着回家的路。
快走到沈家大溏湾时,两个叔叔突然记起祖父曾说过有一好友住在附近。在村口,他们向一位老者打听,碰巧那人就是要找的人。至其家,那位好心的沈姓老人忙烧了两捆棉根,让叔们暖身,后又拿出新婚儿子的干衣服让他们换上。
之后,借着雪光,两个叔叔在冻硬打滑的地面上艰难地又走了许久,回到家时已是深夜。祖父祖母当着全家人的面心疼地哭骂了他们半天:你们实在太傻了,要酒不要命……心酸往事,感天动地,励人心志,催人奋进!
谢谢您 ,敬爱的三叔,从您的身上,我曾努力地效仿着,让自己去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中的一些艰难险阻!
三叔一生勤劳好学,自学成“家”,遇事喜欢动脑筋。他非凡的人生经历确实就是一本让人受益良多的大书!他一向擅长言辞,表达清晰,说理透彻,干净利落,不温不火,有胆有识,幽默诙谐,启人心智,十分受用。
他有着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能十分贴切地用特别通俗易懂的比方来幽默准确地阐明生活中深奥的道理,令人开怀大笑佩服不已,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那是一个小学没毕业人说出来的话!
由于家穷,三叔总在思考如何改变贫困的命运。他悟性极高,年轻时常常细心观察游走于乡间的手艺人怎么样在谋生,这样一路下来,竟然自己揣摩着学会了木工、补缸锅碗盆、给鸡结扎(一直为乡邻免费)、换暖瓶胆套等手艺,受到了乡邻的交口称赞!
后来,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放宽的好形势下,本来头脑就活畈的三叔,这下更是如鱼得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主要经营各种香烟、卫生纸、塑料制品等,直到六十四岁半才真正“退休”。因多种情况,他先把家从老宅搬到白沙古镇西门,继迁到孝感城王家巷,后直至武汉四中旁定居。
只要是一提起三叔的小名——巨明,那种精明强干能言善辩疏财仗义的金字招牌可谓远近闻名!是的,在国家的好政策下,三叔早已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为人胸怀坦荡,深明大义,不计恩怨,乐善好施,凡事看得开,更是乐于助人。亲人们都受过他的大力帮助和接济。在处理大事上,他从来不含糊,表现出沉着果敢的高姿态,确实使我低首,叫我心折,催我效仿!
2007前的三伏天,酷热难当,谦和宽厚多智的小明四叔因肝腹水去世。下午四时许,突然下起暴雨,电都停了,而装四叔的冰棺温度急剧上蹿,人们都惊呆了,束手无策,因不知何时能来电?
湾里人都说,近几个月来,湾里从没停过电,再等等。三叔当即立断,强烈要求改变原计划第二天火化出殡的决定,称当天如不尽快来电的话,过世者的身体就会迅速变质,无法保存,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三叔紧急指挥着众人料理完四叔的后事,没有等到第二天。后来的情形正如三叔所料,电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送来。事后,所有的人都直夸三叔有先见之明,办事能干!
去年秋天,三叔听说同姓的下湾有人在卖明三暗六水泥屋,考验到四叔去世后,家中破旧不堪的老屋摇摇欲坠,可怕的后果随时有可能发生。他特意及时带着钱从武汉赶回,在二叔的陪同下,几次与卖主艰难协商,最后以极低的价格帮四妈家买到了房。况且,四叔之子渐大,正要谈婚论屋。真是一举数得,皆大欢喜!
三叔尽管书读得少,可深知读书的大用处。在逝去的时光中,他虽然每天辛苦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可头脑中却总在想着如何正确有效地在孩子们身上搞智力投资。
因教子有方,加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三个子女个个争气,学习上你追我赶,从小学到大学,人人均品学兼优!不是吗?其大儿系武汉一所中学校长,大媳在武汉重点高中——四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曾毕业于此校)任教;其二儿及媳在湖北美术学院当教师,二儿佑天现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后。其女儿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武汉世贸广场大厦。堂弟妹们均已成家立业,幸福美满,其乐融融,令人称羡!
如今,三叔每天都订有计划,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如接送爱孙、检查作业、放风筝、下象棋、练书法、辅导孙子们书法、哼楚剧、打球、散步等。精明干练豁达的曹明云三妈一心勤劳地操持着家务,当好贤内助,还细心认真地在几个小家来回照料着孙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甚是辛劳!
三叔三妈总是喜欢拿我的女儿励志勤学刻苦成才的事(注:我女儿系国家著名的重点大学——武汉大学研究生,曾赴北京参加为期9天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荣获一等奖。现已在深圳参加工作。)来教育三个孙子和叶氏家族还在读书的晚辈们,希望学子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二老相敬如宾,生活滋润,极富情趣!
诚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学好书法的人要有耐心、信心与兴趣。“字如其人”,一个人写出来的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习惯、品行、性格等。
因此,我与三叔经常探索着如何学习毛笔书法:执笔方法、基本笔画、临帖描摹学习字体的结构、笔法的练习及笔法的基本内容、创作等。我们常积极讨论和交流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留下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最美好的回忆!
在三叔临近古稀之年的华丽转身之际,愚侄幼军谨特以小文贺之!恭祝三叔书艺精进更上一层楼!三叔三妈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叶幼军,男,于1970年4月生,湖大中文+中南财大律师双本学历,兹居孝感火车站附近。自幼酷爱文学、写作、书法、交友等。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孝南区作协会员、孝感市诗词学会会员、孝感市书协会员、孝感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孝南区摄协会员。自1991年起,先后在《中国文学》、《检察文学》、《名作欣赏》、《文学评论》、《中国书法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纯文学作品逾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