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孝昌聚力推进农业农村“五个一”重点工作

乡村田野丰收景。特约记者王虹 摄

今年以来,孝昌以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强化统筹思维,将农业农村“五个一”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孝昌实践相结合,扛起书记、县长“双组长”责任,建立“一名县领导包保挂帅一项具体任务”“周碰头、月调度”等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联动、稳步推进。

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通讯员张文莉 张思琪 摄

今年以来,该县实现37.97万件农产品上行,已新培育提升市场主体52家,实现“一村一主体”全覆盖,已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73个,县城新增常住人口8600人,新建成镇级公益性公墓5个,在建镇级公益性公墓5处、村级4处。

优化农产品上行效率

农村寄递物流让山货"架云出山"特约记者王虹 摄

“我们在家里打板栗,悟乡村合作社工作人员上门收购帮我们销售。”立秋时节,小悟乡1.2万亩板栗进入采收期,七里冲村村民蔡海霞完全不用愁销路。

“线上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今年销售额已达260万元。”湖北悟乡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杨俊说。依托农村寄递物流到村到户的优质服务网络,小悟乡茶叶、板栗、山野菜、中药材、土黑猪等农产品借力“快递进村”,农货“出山进城”。

如今,孝昌优化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102个,建设村级电商网点164个,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32处、镇级冷链仓储设施5个,完善“上行”网络。大力推广韵鹤葡萄“互联网+产、供、销、存”,鑫泽电商“电商销售、线上下单、中心发货、统仓统配”,新岗豆丝“村社合一、前店后厂、上门揽收、集中寄递”,一致蔬菜“田头直播、餐桌点单、驻点寄递、专线直配”等模式,有效拓宽运营渠道。依托太子米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网销网红产品17个、电商平台22个、直播达人17名;利用央企消费帮扶、电商直播年货节、桃花节等活动,销售农产品240余万元。

五种模式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

金盆湖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讯员汪海莲 邹圆圆 摄

“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市场主体+农户’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增收、市场主体增效、村集体稳步增收。”观音湖区金盆湖村党总支书记戴建伟说。近年来,该村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以“小产业”带动“大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6.33万元,预计2024年收入28万元以上。

孝昌将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探索出“产业带动型”“产业承接型”“旅游开发型”“资源盘活型”“平台一体型”五种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以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集体所有、群众分包、产销一体、共享收益”的联农富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

丰山镇丰新村将全村420亩土地统一流转承包,集中规划和建设成高标准桃产业种植园,并依托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七仙红”合作社联产联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开展“村企共建”,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盘活资源、利益联结、抱团发展,实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周巷镇荣华村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分配模式,打造226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深挖本地红色文化、自然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王店镇磨山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采摘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老旧房屋、废弃厂房等“沉睡”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小河镇仙雨砦村对村集体所有的水面、山场、岗地、房屋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45万元。积极探索一体运营型模式,通过成立强村公司,按照乡镇主体运营、村级入股分红模式,实现一体运营,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保障能力。

小悟乡按照“乡镇主体运营、村级入股参与”模式,成立强村公司,公司和所辖13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5:5比例入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聚力“一村一主体”扩面提质

小河镇引进的湖北鸿翼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鸿翼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开始接待游客,项目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长“三赢”局面。

孝昌通过聚焦重点引主体、分类施策育主体、激发动力壮主体、资金支持扶主体等举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行政村市场主体全覆盖。围绕太子米、苗木花卉、果茶、生态养殖四大产业,紧扣种植、养殖、农文旅、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四类主体,新招引企业12家、协议引资23亿元,培育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130家、农业产业联合体2家,推动主体之间“链式”发展、强强联合。

大力推广委托、股份合作、整村整片流转等方式,在邹岗美丽乡村示范片、小河全域国土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等片区流转土地1.2万亩,引进稻香渔歌、稻梦空间、虾稻共作、迷迭香、太子稻科创园、九丰智慧农业等项目,创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个,为市场主体培育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政务+金融”服务,为82家市场主体申报贷款贴息、政策奖励、助农贷等1639万元,破解资金难题。

撬动进城新人“安居乐业”支点

孝昌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

招聘夜市增强人口集聚气场。通讯员王美琪 丁天乐 摄

制定出台“房20条”,针对“五类人群”给予每户最高补贴45平方米的住房奖补,共销售房屋850套,兑现补贴3600余万元,实现购房稳居2975人。综合采取改扩建学校、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落实进城学生教育政策、组建教联体等举措,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新增城区学位1510个。常态化开展“梦里花园人才回乡”“春风行动”“盼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行动,加大社保补贴力度,189家“四上企业”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135人。

化解公益性公墓又稳又快建设难题

走进王店镇港砦村张山陵园,四周绿树环绕,青松翠柏。陵园选址位于远离村庄喧嚣的林地中央,能有效满足本村安葬需求。该镇按照试点先行、整镇推行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思路,已建成公益性公墓9处,其中镇级公墓1处,已覆盖全镇12个村、社区。

孝昌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整合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捐建等资金3880万元,为公墓建设兜牢保障。将公益性公墓建设与小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花园澴西新区、九丰农业等项目一体规划,统筹做好土地流转、资金筹措等保障工作。

依托现有林地资源,通过规划引领、多元筹资、综合统筹等方式,尊重群众意愿、完善布局规划,合理确定10处林下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地点、覆盖区域、规模标准。目前,小河镇级公墓和3个村级公墓基本建成;花园镇五里村镇级公益性公墓已投入使用,花园镇城南公墓已开工。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高玉峰 彭扬 通讯员 肖昌组 王雪婵

编辑:彭扬

责编:李文莉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