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准更省心 ——孝昌县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访

病理科医生利用AI智能阅片系统辅助阅片,可快速查找可能存在病变的部位。

"身份证",可追溯病理切片制作的全流程,提升疾病诊断精度。

今年7月,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数智化病理信息系统。

利用智能设备实现染色自动化,提高切片制作效率。

技师正在制作病理切片。

对于医生,术中病理报告一时拿不准,疑难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不敢独立判断;对于患者,一旦发现大问题,多半要长时间等待病理诊断结果,甚至拿着片子去大医院重复检查,劳苦奔波,身心疲惫……

曾经,由于基层病理服务体系不全、技术人员短缺、硬件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繁”问题困扰着病患。

如今,随着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8月,记者来到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探访,看基层医院如何通过数智赋能,提升病理服务能力,“缩短”群众就医路。

1个中心,N个站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病理服务又称“病理诊断”,在医学上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快”和“准”,能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明确病变性质,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今年以来,湖北高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补齐病理服务短板,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孝昌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着力构建全域“1+N”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

“1”即县级病理诊断中心,承担全县疑难病例会诊、县域内医疗机构病理送检等工作任务;“N”即孝昌县域内其他医疗机构,作为病理标本送检站点同步纳入该县数智化病理服务网络。

今年7月,投入1000万元、按照B级标准建设的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投入使用,并完成了与省远程病理平台对接。

“我们引入了一整套规范化的临床取材、制片及病理诊断流程。”病理科负责人谭梅芳介绍,诊断中心配置50多台(套)检测设备,安装了数智化病理信息系统、病理组织学AI诊断软件、细胞学AI诊断软件和远程会诊系统。

“病理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诊疗范围更广泛。”该院副院长张宏伟表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成后,医院的制片效率提升40%以上,细胞玻片阅片率提高了3—5倍,诊断符合率提升至98%以上,多类疑难病种可实现域内独立诊断。

“群众看病,最怕检查排队、检查结果互不相认。”张宏伟介绍,孝昌县域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已接入全县15家公立医疗机构,乡镇医院采集样本集中送检,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县域病理资源共享。

另外,纳入县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的成员单位均使用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无需额外接口即可传输信息,数字化病理标本可在省—市—县间流动,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随着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不用去省城,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便捷正惠及更多群众。

从纯手工,到数智化——病理诊断精准高效

8月8日,记者到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探访。1080平方米的诊断中心划分成冷冻切片室、包埋制片室、染色室、阅片室、细胞诊断室等。步入其中,全自动液基细胞学标本处理系统、自动组织脱水机、染色机+封片机、轮转式切片机等智能设备正有序运转。

在包埋制片室,技师将处理好的组织样本蜡块放入切片机,不一会,一张只有4微米厚的透明切片就出来了。病理切片制作包含接收标本、登记、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多个环节。“以前靠纯手工制作,医生主观性强,切片厚薄不一、质量不均,难免会影响诊断结果。”谭梅芳介绍,现在借助智能设备,切片厚度可设定,质量更稳定,制片时间缩短近半。

“不仅如此,取材、脱水、切片、包埋等每一个病理操作环节,都可以通过病理标本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流程回溯,提升疾病诊断的精准度。”谭梅芳向记者展示细胞玻片,每一块都有二维码。

在数字扫描室内,智能扫描仪正在扫描病理切片,与其连接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切片的信息上传进度。谭梅芳告诉记者,这是在进行病理切片的数字化储存,“一次最多可同时扫描240张切片。”

在阅片室,病理科医生正在借助细胞及组织AI智能阅片系统观察切片。与传统显微镜验片方式不同,在AI辅助下,医生只需通过大屏幕分析切片电子图像,省时省力。

“数字切片可放大20—40倍,比显微镜更清晰。你看这些红点点,就是切片中的红细胞。”医生向记者演示,利用AI系统进行第一道病理筛查,仅需几分钟,就能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病变的部位,还可多人同时浏览,对疑难病例展开讨论并共同决策。

从制片到扫描、阅片,数智赋能,让病理诊断变得更“聪慧”更精准。

专家云上“会诊”,患者就近就医——看病就医省钱省心

前段时间,市民安先生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做了一次体检,被发现肺部有9×9毫米的结节,CT检查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听说医院建设了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不用去省城也能接受省级医院专家线上会诊,安先生决定就地治疗。医院为安先生进行了“纤支镜”和“肺穿刺”检查,并将数字化病理切片上传至病理远程诊疗系统,经省级医院专家指导确定了病情。最终,安先生在县医院成功进行了结节切除手术,病理分析显示为良性。“如果去武汉治,光治疗费用可能就要花8万元,还不包括陪护等额外开支。”安先生感到庆幸,这次治疗,他仅花费2.5万元左右,经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实际支出不到6千元,还免受了奔波之苦。

这不是个例。7月下旬,李女士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体检,B超结果显示其乳腺有结节(RADS4类),后经初步诊断考虑为乳腺浸润性癌。8月7日,县医院将李女士的数字化病理切片上传至湖北省远程病理会诊平台,当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专家就出具了诊断报告,确诊李女士患乳腺浸润性癌。

“多亏有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不然我就得带着片子去武汉,起码要来回跑两趟、多等三五天。”目前,李女士正在县医院积极接受治疗。

当前,基层医院还普遍存在病理医师匮乏、资源分配不均、病例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患者及家属等待病理诊断结果时间长,甚至不得不借出病理标本切片到大医院重复排队、转外就医诊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就医成本、减少就医奔波,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张宏伟坦言,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成前,医院每月约10人病理会诊需患者或家属将病理标本切片送到孝感、武汉大医院进行会诊;建成后,医生诊疗精准度和患者痊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升。

据统计,截至8月20日上午10时,病理诊断中心已扫描、存储2971张切片,完成远程会诊78例。

来源:孝感日报

作者:王悦 黄一阳

编辑:王倩 杨艳容

责编:李文莉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