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起正式入伏
标志着我们进入了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截至15日下午4点
全省有8个县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
主要集中在宜昌、荆州和咸宁地区
其中宜都最高气温达37.3℃
而十堰、襄阳、随州和孝感的北部
受残余降雨云系影响
最高气温不足30℃
15日我省出梅
以多云天气为主
西部地区局地有阵雨
16日至20日
大部分地区为晴热高温天气
最高气温在34~38℃
局地可达39~40℃
西部地区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
同时将伴有短时强降水
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前期强降雨区域
做好滞后性地质灾害风险防范
关注西部“坨子雨”
和局地强对流天气不利影响
什么是坨子雨?
小编科普:坨子雨也是短时强降水的一种,主要表现在降水分布不均。用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在贴切不过了。成块的、小范围地区内的人能同时经历艳阳高照和大雨瓢泼的情况。雨后热气腾腾,气温并不会因此下降,反而湿度增大后更显闷人。
夏季,“强对流”天气
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它携风带雨、破坏性强
却来去无踪、稍瞬即逝
强对流天气是什么?
如何应对?
7月15日
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高级工程师郑蓉进行了解答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
夏季,高空中的冷空气与低空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这种层结的差异为空气的抬升作用提供了动力,从而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因此强对流天气在夏季时有发生。
强对流天气预报就像是用大网捕捉小鱼。近些年,随着观测手段丰富、信息化支撑、预报技术进步,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强对流天气预报仍然存在瓶颈,预报员需要不断紧盯天气形势,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
气象部门在各种媒体上发布天气预报时,通常会配雷达回波图,工作人员会据此图来分析未来的降水情况。
雷达回波图上通常有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和紫色。简单来说,颜色越深,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越大;“红到发紫”的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冰雹等极端天气。因此,当雷达回波图上出现黄色、红色如同“番茄蛋花汤”一样的图像时,通常就代表有比较激烈的天气出现。
遇到强对流天气,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大风等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当大风发生时,尽量在室内躲避,进入抗风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关闭门窗,减少室外活动等。
当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尽量不要开车。当必须外出时,通过积水路段应确认安全后再通过。要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当雷暴发生时,应当进入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躲避,远离危险电源等。
2024年7月15日20时—7月16日20时,因前期降水强度大,预计三峡库区,随州地区,神农架林区西部、十堰(竹溪南部、竹山南部、房县西南部、丹江口东部)、襄阳(襄阳市城区、老河口、谷城、宜城、枣阳)、宜昌(宜昌市城区、长阳、五峰)、恩施(恩施市、建始、利川、宣恩、鹤峰)、荆门(钟祥东北部、京山)、孝感(安陆、大悟、孝昌)、武汉(黄陂)、黄冈(红安、麻城、罗田)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大;其中,十堰(丹江口东部)、襄阳(谷城北部)、恩施(鹤峰西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大。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和湖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
来源:综合湖北日报(记者:曾莉 通讯员 唐悦)、湖北气象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