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科技赋能 从会养鸡到“慧”养鸡

管理一栋有5万只江汉鸡的鸡舍需要多少人?答案是:1人。

只需动动手指,按下“养鸡神器”上的遥控按钮,就可实现自动喂食、上水、清粪、取蛋等一系列操作。

来到位于孝昌县卫店镇卫店村的湖北江汉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智慧养鸡”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一栋养鸡舍内,只见环境干净有序,并无异味。放眼望去,一排排鸡笼整齐排列,养殖户黄玲熟练地按下按钮,新鲜饲料随即沿着管道滚入食槽管中,引来一只只江汉鸡探头抢食。通过自动捡蛋系统,鸡蛋可以平稳落在“赛道”并传送到捡蛋平台上,工人只需将鸡蛋进行分拣装盘即可,十分高效便捷。

“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挺方便的,每天只需定时投喂、清理,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即可。”黄玲介绍,自2017年以来,公司陆续引进自动化养鸡设备后,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可以保证环境干净卫生,降低鸡群疫病发生率。

记者了解到,湖北江汉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卫店镇2012年招商引进的江汉鸡养殖、繁育大型企业。公司占地100余亩,目前已建成8栋标准化鸡舍,并配备了全套种鸡养殖、孵化、消毒等设备,实行“全封闭一段式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饲养江汉种鸡10万套、蛋鸡10万羽,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近1000万只、优质鲜鸡蛋800余吨。

看似高效的“智慧养鸡”场景的背后,蕴藏着黄玲和父亲黄启发两辈人的共同努力。

“我父亲从1985年就开始养鸡,到现在已经快40年了,起初都是阶梯式的养殖模式,受限于人工成本,不仅规模小,而且每天起早贪黑忙碌。”黄玲介绍,如今有了智能化设备,通过科技助力,养鸡管理更加轻松,“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2012年,黄玲和丈夫选择追随父亲的步伐。头脑灵活、年轻有干劲的夫妻二人,并没有照搬父亲的养殖模式,而是通过探索引进自动化养鸡设备,尝试走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的路子。“新设备大大增加了养殖密度,它们吃的是精心配比的‘营养餐’,住的是智能管控的‘空调房’,上周我们存栏一共有26万只鸡,刚刚出货了10万只呢。”黄玲笑言,现在父亲每天只需帮忙转转看看生产即可,比以前养鸡轻松了许多。

畜禽的规模养殖,粪便处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保问题。为此,公司积极投资引进了鸡粪发酵罐设备。

“每层鸡笼的下面都有一条传送带,只需启动机器就能把鸡粪输送到集中收集点,通过铲车运往发酵罐。”黄玲告诉记者,经过发酵后的鸡粪会变成地里的有机肥,在售卖的同时,也会无偿赠送一些给附近村民和种植大户,在实现变废为宝、创造效益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公司每年还雇佣村民就近务工,同时向村民提供孵化鸡苗等技术支持,解决村民增收难题。“我们养殖的江汉鸡和蛋鸡品种优良,定期会有商贩前来收购,基本上不愁销路。”黄玲表示,有了科技赋能,夫妻二人在发展的路上越来越有信心,接下来,公司将会持续更新养殖设备,同时提高环保工艺,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做大做强品牌。

近年来,孝昌县卫店镇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和企业进行数字化农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一村一品”富民兴村产业,拓展开发延长产业链,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力量。

通讯员:彭春霞

编辑:王倩

责编:陈园

终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