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已致多起悲剧!去这些地方要注意

入夏以来

气温逐渐升高

很多家长在周末选择带娃

外出游泳、戏水


图片


然而,五月刚过半

溺水事故已发生多起

警钟再度敲响⚠️



近期已发生多起溺水事故


5月13日晚,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一则信息称:海南澄迈一6岁女孩走失。当日23时40分,该平台再次发布信息确认,走失女童已溺水死亡。


图片


5月8日,广东湛江,7名学生在河道游泳时发生意外,其中3人溺亡。仅是放学回家的工夫,3名学生就永远离开了家人。


图片


5月8日,海南陵水,一行5人自带从网上购买的玻璃钢船,到一水库疑似垂钓。结果船划到水库中央时不慎侧翻,其中一名男子游到岸边并报警,其余4人落入水中。经搜救,落水的4人于9日上午均被打捞上岸,已无生命体征。


图片


5月5日,昆明北市区银河北庭小区,一名7岁男童在小区景观池溺水,经120送医抢救无效身亡。物管负责人介绍,事发前,一名保洁阿姨发现孩子在水里捞鱼还进行了劝阻,但孩子没理会。


图片


5月3日,山东省淄博市一名男孩不小心落入水中,孩子母亲过去营救同样落水。眼见母子落水,在一旁的王龙本能地去救援,将落水母亲营救上岸以后,他又去救落水男孩。经过一番努力,王龙将孩子高高举起,孩子获救了,他自己却跌入深水区,等到被救起的时候已经不幸溺水身亡,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托举。


图片



5月2日,广东陆丰市湖东镇居民林某,带着自己的4个孩子到居所附近的开放海滩游玩。其间一孩子陈某不慎落水,林某和其他3名子女救援时先后落水,最终4人不幸遇难,仅有最先落水者获救。


图片



年年提醒防溺水

可事故还是年年有

网友评论:太痛心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进入夏季

溺水事故高发

八大青少年常见危险行为

请家长格外警惕

↓↓↓

  1. 到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摸螺等;

  2. 在水里或水域周围与同伴打闹;

  3. 进行水上活动时不穿救生衣;

  4. 在雷雨天气游泳;

  5. 对自己的游泳能力认识不足所做出的大胆逞能行为;

  6. 争强好胜,迫于同伴压力尝试冒险;

  7. 饭后、剧烈运动、饮酒或者服用药物后游泳;

  8. 身患感冒、眼疾等疾病去游泳。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

溺水高发地点


01
4岁以下儿童

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02
5-9岁儿童

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03
10岁以上儿童

由于自主活动范围更大,发生溺水危险的地点扩大为池塘、湖泊和江河。

很多人对溺水存在认知误区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吗?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有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吗?

关于溺水

你需要知道的9个真相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防溺水牢记“六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不幸溺水

可以这样自救


让自己浮出水面


两只手抱住膝盖,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身体就会慢慢地浮到水面。等浮上来后再迅速翻转,双手抱头仰卧,便可以漂浮在水面。



引起他人注意


图片图片



发现他人溺水

记住这2大急救技能


“叫叫伸抛法”


第一步:“叫”(大声呼救)

当发现有人溺水后应该大声呼叫成年人来帮忙,而不应该贸然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


第二步:“叫”

拨打110、120报警,寻求专业救助。


第三步:“伸”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将身边的竹竿或衣服伸过去给溺水者。


第四步:“抛”

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心肺复苏术


溺水事故发生后,一定要注意,民间很多所谓“控水”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不可取的!


准确实施心肺复苏术才是正确做法,应遵循ABCD原则,即按照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和除颤(defibrillation)的顺序急救。


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深圳应急管理 广东消防 健康中国 深圳急救 南方都市报 潮新闻·钱江晚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