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
央视《24小时》
报道国网孝感供电公司
抗冰雪保供电
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多举措保障电力稳定运行
2月21日,在孝昌县海拔680米的笔架山,冻雨夹着雪花“铺”向大地,山涧北风肆虐,一辆橙色的电力抢修车自半山腰缓慢向山顶的“观冰前哨站”挪动,车上载着国网孝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2名观冰人员黄杨、鲁志威,他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对220千伏闵冯一二回线进行除冰观测。
正月十二是年后返岗的高峰,京广高铁作为中国客运量最大、列车数量最多、运输最为繁忙的高速铁路,220千伏闵冯一二回线则是京广高铁石武段的主供线路,保障新一轮雨雪冰冻天气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务工人员安全返岗至关重要。
上午10时,装设防滑链的抢修车已行驶至距离笔架山山顶3公里的位置,转弯处,驾驶员不得已连续轻点刹车,车辆最终安全停在了山体滑坡的一片落石前。
就在当天凌晨,黄杨、鲁志威还巡视过这段上山的道路,道路通畅轻微覆冰。经过一夜冻雨,上山的道路多处出现山体滑坡,跌落的山石最大的一块足足有半米长,横拦在山路中间,即使有了司机师傅来帮忙,三人合力也无法挪动巨石,不得已,黄杨、鲁志威二人只能徒步上山巡视。
零下5摄氏度的天气,北风夹着雪籽直往黄杨等人脖子里钻,黄杨老练地缩着脖子,把纯棉工作服的衣服帽子戴上,再用绝缘帽紧紧地套在衣服帽子外层,才略微感觉暖和一点。鲁志威也有自己的御寒“高招”,他将观冰工器具、干粮、水全部装进一个大背包里,腾出双手来,拄着登山杖快速攀爬登山。
11时,到达观测点后,黄杨和鲁志威二人密切配合,黄杨迎风站立,拿出测风仪开始测量山顶的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鲁志威则背风站立,迅速拿出纸笔在巡视记录本上记录下黄杨大声喊出来的测量数据。
随后,在73号铁塔旁,二人提前三天装设的“模拟导线”上已经覆上了厚厚一层冰,一串串长长的冰凌柱异常显眼,鲁志威从背包里拿出游标卡尺,开始测量模拟导线的覆冰情况。
为了方便测量,黄杨摘下御寒的手套,双手上下抵住卡尺卡紧模拟导线,开始逐段移动卡尺,按照长径、短径分别多次测量导线覆冰厚度,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仅仅5分钟便冻得通红僵硬。
下午3时,无人机飞巡队前来观冰点支援,两架无人机同时起飞,一架提供观测视角,一架执行撞击任务。调整好高度后,无人机携带着绝缘操作杆撞向输电线路,只用了几个来回,就让少许覆冰从导线上脱落了下来。
除了无人机撞冰外,当晚,远在66公里外的220千伏庆云变电站还继续对导线进行直流融冰,黄杨、鲁志威二人也持续观测融冰情况,并在融冰结束后,每隔三个小时到观冰点进行一次实时观测,定时把现场数据反馈给后方观冰指挥部,为恶劣天气下融冰工作提供最为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来源:央视新闻、长江云新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