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让碎片化的乡村土地“生金”

驱车行驶在孝昌县小河镇的乡间道路上,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沿岸栖息的白鹭激增,撂荒耕地少;村庄颜值刷新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少。

这些仅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背后蕴藏着山水林田矿及产业的全域规划。

早期的小河镇农用地、小工厂和村居错综复杂,厂房狭窄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益,还存在安全隐患;碎裂的农地缺乏规模效益,有的土地被撂荒,土地碎片化成为阻碍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22年开始,湖北乡投孝昌公司与孝昌县小河镇合作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一年多来,通过对土地的巧妙配置,许多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

万亩高标准农田夯实“粮袋子”

初冬暖阳下,小河镇国庆村农田里机器轰鸣,翻耕土地、抛撒肥料、撒播种子,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

记者看到,水稻正在收割,但在田间地头,并没有太多农户。

“撂荒地全部被企业流转了,这里很快就可以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宇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田志强在一旁笑着说道,“加上我们机械化连片耕作,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的‘一条龙’服务,省心又省事儿,不仅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农户的租金收入也提高了。”

小河镇是孝昌县的产粮大镇。前些年,农村年轻人好多都选择外出打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困扰当地发展的难题。

2022年,小河镇被纳入湖北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名单。

如何守住“粮袋子”?湖北乡投孝昌公司深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围绕当地乡村规划,筹措4.6亿元支持小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用于实施农田生态整治、耕地占补平衡、提质改造(旱改水)、水源地保护、村庄环境整治等,新增耕地2000余亩,新增挂钩指标960余亩,新增水田370余亩。万亩“粮”田即将成为高产稳产、设施齐全、生态良好、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区。

用好土地就是发展生产力,管好土地就是保护生产力。为了让整治后的土地发挥“大效益”,农用地整治实施后,当地积极探索“小河现代农事综合服务”新模式,整合合作社和大户资源,衔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种养优质水稻和迷迭香、稻虾(鳅)等特色产业。

“除了传统水稻种植,我们还大力推广高产水稻新品种,推行‘布局规模化、品种高档化、种植标准化、产品无害化、销售订单化’的种植方式,构建大米‘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经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小河镇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周立杨介绍。

据悉,湖北乡投孝昌公司目前正在全力推进1000亩高品质水稻种植和低GI大米试验田项目。从精心规划到科学实施,从精准灌溉到合理育肥,与当地农业合作社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从无到有的大胆跨越。

助力“香”经济抢占高地

走进小河镇迷迭香种植基地,看到三五成群的工人们正在田间忙碌着,阵阵暖风吹起缕缕芳香。

“可以就近照顾家中的小孩,事也挺轻松的,收入还提高不少。”迷迭香种植基地工人胡培培说。

2018年,孝昌县葆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湖北美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双峰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气候温暖适宜、土地疏松肥沃的小河镇适合迷迭香生产,于是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迷迭香。

据田双峰介绍,迷迭香病虫害少,种植方式简单,一年可以采收两茬,鲜叶销售是1500元一吨,每亩毛收入7500元。种植迷迭香,不仅解决了国庆村1000多亩土地的撂荒问题,村民还能从中获得额外的收入。

随着土地流转的面积增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基地聘请了多名当地村民进行管护、采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周边近100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50人,每名村民每年可增收1.8万元。

从2018年至2023年,由最初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迷迭香深加工并创立“青迭VerdVibes”品牌,小河镇的迷迭香产业链逐渐趋于完善。

生产速度在加快,迷迭香市场转换也在加速。“目前,我们公司产品覆盖护手霜、卸妆膏、洗面奶、线香、精油、茶叶多种类别。”田双峰说,“通过推动产业种植基地的建设,提升产品精深加工比重,丰富精深加工的产品种类,围绕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体系,形成从源头到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壮大迷迭香产业,带动更多乡亲就业增收。”

扩大迷迭香种植规模、建设深加工产业园、打造迷迭香全产业链,背后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助力。

产业发展快,要靠龙头带。针对迷迭香产品精深加工及乡村研学旅行基础设施短板,湖北乡投孝昌公司以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及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排水设施、扩大种植规模、产业路提档升级等措施,增加迷迭香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湖北第一,全国知名”的迷迭香产业发展先行区。

“迷迭香产业未来可期。”田双峰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通往基地的道路更畅通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对我们烧烤露营、婚纱摄影、研学教育等新业态的开展很有帮助,进一步提升客人的参与感,满足消费需求升级。”

迷迭香产业的变化只是小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太子香稻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仙雨砦玉皇李产业示范项目、红嘴小菠菜产业基地、玉皇李产业种植基地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小河镇形成了“岗上林果茶,沿河种蔬菜,大田优质稻,山上种油菜”的农业结构调整格局,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在这里“扎根”“破土”,孕育希望。

让昔日古街文化绽放澴水畔

说起小河镇的往昔,湖北乡投孝昌公司副总经理张宇面带惋惜地提到,“明清古街是小河镇的名片,但是古建筑老旧破损严重,沿街建筑高度、色彩、风格和材质等不统一破坏了明清古街古朴的传统村落形象。”

小河镇位于大别山南麓,澴水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兴盛于明末清初,曾被称为武汉“门户”和“小汉口”,而明清古街则是“小汉口”的中心。

古街焕新,路在何方?

小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开展以来,湖北乡投孝昌公司以乡村振兴规划为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农旅融合为重点,利用好明清古街、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对项目区的辐射作用,通过古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小河溪生态治理工程、重大景观节点建设工程,形成以小河古街文化为核心、融合农业观光、田园康养、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

对古镇核心进行打造的同时,当地结合大悟河沿岸景观、菜园村的小菠菜基地、新堰村的稻虾(鳅)示范基地、张寨村的迷迭香示范基地、仙雨砦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立足“一村一品”,打造现代化农旅融合综合体,坚持“绿色”与“全产业链、全要素”并重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再生资源产业园”和“绿色建材产业园”为主的产业集群,带动项目区良性发展。

在小河镇,土地整治为全域旅游打开了想象空间。

据了解,目前湖北乡投孝昌公司正在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采取“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政府+村委会+农户”“公司+农民旅游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互联网+旅游”等多元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来源:湖北乡投孝昌公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