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年轻党员干部严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被称为“三门”干部。他们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学识缺胆识、不缺活力缺定力,与群众交流“卯不对榫”,严重脱离实际。因此,“破门”之道亟需探求摸索。
一是保持“开门”,敞开心门学习新思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基层事务琐碎繁杂,应摈弃“躺平”“镀金”等错误思想,多挤挤海绵里的水,定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思用融会贯通,以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勤于“叩门”,善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初入“机关门”,应秉持多听、多学、多思考、多行动原则,放低姿态,虚心请教,拜能者为师,汲取宝贵工作经验,补足能力短板,练就实干“真把式”;三是经常“出门”,上门入户为民纾困解难。“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基层调研是谋实事之基、成实事之道。将案桌铺展于田野,会议召开于农家屋院,才能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真正做到为群众谋福利、谋幸福。
青年干部,拥有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和力量,而干部团队年轻化也是时代所需。摘掉青年干部“三门”标签,应掌握“破门”之道,谨记“开门”、“叩门”和“出门”,方能真正“入门”。同时,新时代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做敢作敢为且善作善为的时代先锋。
通讯员:邹开翔
编辑:刘 爽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