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一茶一饭皆温情 一言一行传孝善


在卫店镇绿化村,“杨四”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杨四是谁?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嫁到夫家后,不遗余力地照料公婆、大伯三位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敬亲的优秀品德,也让“杨四”成为了当地孝子的代名词。


杨四本名杨翠萍,由于她在家中排行老四,又通情达理、乖巧懂事,公婆都亲切地喊她“四儿”。在一次人口普查中,公公顺口告诉工作人员儿媳叫“杨四”,向来孝顺的“杨翠萍”并没有责怪公公,而是放弃本名,认可了“杨四”这个名字。


杨四的夫家,本就和睦友爱,杨四嫁过来后,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几十年来,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她在老家照顾公婆孩子、侍弄农事,还要兼顾照顾孤身一人的聋哑大伯,她却不曾怨怼过。


“大伯中风治好了之后,就跟我们一起生活。”卫店镇绿化村村民杨四说。


2019年,大伯再次中风卧床,不能自理。杨四把大伯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为老人端茶喂饭,帮老人喂药,随侍在侧。直至2021年大伯去世,杨四和丈夫帮老人料理了后事。


“杨四的大伯虽然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当作自己的亲大伯,这种思想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卫店镇绿化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邓红霞说。


疫情期间,杨四的公公肺气肿发作,离不开呼吸机,便让娘家弟弟买了一台呼吸机,又认真学习了呼吸机的用法,帮老人治疗。起初,公公脾气犟,用不惯呼吸机,很不配合。杨四耐心地与老人沟通,用行动感化他,说服老人配合治疗。


时间最是无情,却又最能见证人心。杨四用尽一切心思为家里的老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承担了家里的一切事务,不让老人操心。大伯和公公相继离世后,杨四更加贴心地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吃饭、喝水、换衣物、换纸尿裤这些琐细的事情,杨四从不借他人之手,都是亲力亲为。


“平时杨四的家里情况我们都非常清楚,她照顾三位老人的过程、细节,所有对待老人的方式,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卫店镇绿化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邓红霞说。


小孝孝于家,赡养家中父母;中孝孝于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杨四还热心地帮助其他村民照顾生病的老人。


“杨四在我村是一位典型尊老爱幼的好媳妇,我们全村的村民,人人皆知,其特殊的家庭,家里有三位老人,老人都是患了大病,在床上一倒就是几年,全靠她端屎端尿,从不埋怨,任劳任怨。她的事迹在我们村起到了先进带头作用,好多家庭,纷纷向她学习,值得我们全村的村民借鉴。”卫店镇绿化村党总支副书记刘长文说。


结婚27载,杨四用孝行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她早已成了全村人心中的“好儿媳”。2022年,杨四家庭被卫店镇评为好家庭。


“这个杨四她的家里有三个老人,一个哑巴大伯,再加上她的父母亲,都是她一个人照顾,那真是孝子,全湾的人都知道。”卫店镇绿化村村民张世良说。


老人慈,则儿女孝。杨四说,她做这些都微不足道,只是尽了一个晚辈的责任。如今,善良的杨四依然热心帮助、照顾他人,依旧践行和弘扬着中华传统美德。


“老人毕竟养我们一场,改变不了她,就改变自己,心态放好点自然而然的心里就舒服了。农村上就是讲究‘上传下教’,我现在照顾老人,以后我有三病两痛的时候,我的儿子、儿媳肯定也要照顾我。”卫店镇绿化村村民杨四说。


记者:于德鑫

编辑:李文莉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