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视台聚焦孝昌:党建引领“共同缔造” 共建和美幸福家园

7月16日

湖北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

《旗帜》节目

聚焦孝昌美好环境

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播出报道

《孝昌:党建引领“共同缔造”  共建和美幸福家园》

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孝昌县引导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共同缔造成果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远山、茶园;宿舍、食堂;礼堂、厂房……你是不是怀疑自己年代搞混了?是,也不是。走进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老房子墙面上手绘的知青形象格外醒目。这是上世纪70年代武汉知青上山下乡时建立的知青点。


这天,60多岁的徐海燕叫上村里的几个姐妹,一起开开心心去采茶。

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采茶村民徐海燕:“一天大概就是上百块钱的工钱,要是多的话能采个五斤到六斤。”


当前,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几乎是广大农村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何破题?周巷镇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知青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引入文旅公司,打造集劳作体验、餐饮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知青文化民宿村。聊聊天、唠唠嗑,到自己的茶园转一转,偶尔再给别人家茶园打打工采采茶,这是村里一众“60后”的日常。

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采茶村民徐海燕:“我家也有一亩多地的茶园,每年赚万把块钱,有时间就去帮别人采茶,一年一共有两万块钱的收入吧。”


如果说“湾里能旅游、出门能挣钱”,是青山村对乡村振兴的探索尝试,那么在一湾之隔的龙泉村,他们做法又是什么呢?龙泉村负责人自豪地推荐了“四事工作法”。所谓的“四事工作法”,就是“村'两委'谋事、村民代表议事、监督委员会监事、专项理事会干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以前,村民想为村里作贡献不知道找谁,现在,大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碎石整治、拆除老旧、修渠修路,美化庭院,渐渐地,一项项任务分解完成后,村容村貌更美了。

孝昌县周巷镇龙泉村村民杨波桥:“我们龙泉村杨家湾,修完旅游路以后,两边的路口非常堵,容易出安全隐患。正因为龙泉村的领导好,群众的意识都提高了,思想都转变了,所以大家自愿掏钱把这两个路口填平了。”

相比其他村,龙泉村是个大村,有1000多户居民,近4000人口,留守老人儿童更加集中,他们的就餐问题,成了村内村外一致的“心病”。


孝昌县周巷镇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浩:“村子有个议事委员会,我们提议给这些老年人建一个食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说干就干,在政府、社会公益和乡贤等多方的支持下,这座面积9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多人活动就餐的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开工了。

孝昌县周巷镇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浩:“刚刚装修完,设备都准备好了,他们还可以在这休息一下,老年人在一起互相沟通,谈谈家常,丰富生活。”

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青山村聚焦苗木花卉产业,实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6:2:2的比例分红,吸引237户村民共建茶园3000亩,村民每亩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


孝昌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秘书长沈腾:“目前一亩地可以为我们老百姓,带来收入大概在1500元,劳务用工这块,可以完全覆盖我们北部九个村。”

针对乡村振兴中群众反映突出、带有共性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群众稳定增收难、联农带农效果不够明显”问题,2022年以来,孝昌县坚持党建引领湾组治理,“村级产业怎么办,坚持群众说了算;联结机制怎么建,群众商议面对面;产业发展成效行不行,组织群众评一评;村集体的钱怎么花,要让群众来当家”。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治理和服务触角延伸到湾组治理的“最后一厘米”。


来源: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莫愁 杨子成 通讯员 冯金澳  孝昌融媒  李健初 王虹

编辑:李文莉

责编:高玉峰

终审:彭宏伟  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